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對不起,是沒有學校可以把我們「教『好』」……

最近學運,有校長出來說「沒能教『好』孩子,向社會大眾道歉」之後,許多「學校、學生、社會互動」的討論就變得多很多了(有些爭論在這期間被討論著;像是,到底是誰教誰咧?(街頭、校園的)公民課堂上給誰看咧?)……


學校到底要教我們什麼、或「能」教我們什麼呢?

以前讀過一句話(別在)「榻榻米上學游泳」……小學後,就聽到「小朋友,叔叔唸的是『社會大學』哦~」……

如果,老師以一種權力的擁有者(而非知識的推廣者)時,用了「再不回來上課,就會點名、就被當掉」時,這位老師與這堂課,很可能只剩下「它所有的內容『被等同』於2學分」那麼多了……

想起以前常做為故事梗的情節:學生不遠千里來聆聽師言(突然想到伽利略和慧能的故事:一堂課,可能產生的力量,或許超越學習自身的想像。)……

學習,做為一種價值的追求,不見了;只剩「學分數」的斤斤計較、討價還價!(突然想起一本書,那句話現在想來,有點耐人尋味:窮得只剩下錢!)……

面對今天這個局面:

有人說:社會生產力結構不變,缺額就不變,製造那麼多大學生有用嗎?一樣是填不了那個坑……(接下來當然提不出該怎麼辦地滑了過去,然後到達一個結論:年輕人要勇於創新與背叛舊世界)……

國內有位總裁說:教授教出沒有競爭力的學生;言下之意是?……

死讀書光會寫作業不會有未來?那,該怎麼做呢? 

國內有種聲音愈來愈常聽到:取消「業績不彰」的學校!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業績」意指為何?……

有位英文老師說:別鬧了,教改!……那要怎麼改?……

有位老師說:要恢復能力分班才行(過去有位部長說的:國家用70%的力量去裁培不到30%的學生;這樣的爭論很久之後,能力分班就被「和蟹」掉了,因為它只是變得更地下化而已)…… 

學校的責任?學生沒競爭力?社會結構(特別是全球化的深化後)給前兩者沒有空間?

…… 

那位學運很紅的人,這兩天上台說了話,大概意思就是「對未來很傍惶,在街頭找答案」……

這讓人想起:有位哲學家,覺得哲學發生在街頭……

那,(在圍牆裡,一間間教室構成的)學校要「教好我們」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