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д゚) 世大運熊熊不見了?聳哥舞辣的台客風成為特色? Σ(゚Д゚;≡;゚д゚)……

漫畫乒乓改編電影後,有句對白令人印象深刻:比賽是分辨選手的最好方法(大意是如此)……但在台灣,比賽卻是認識選手辛酸最快的方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比完,最常罵的就是:國家只有負責印出獎牌……

這很像:穿戴一身「別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標記』」,來代表自己(這樣:最乾脆也最省麻煩)……管它是否是阿公的阿公那個年代的舊衣服……或是,表達最時尚的動感風……現在,只要投射燈一打,現實仿彿成了夢境(原始與科技的完美結合),七彩炫目(像螢幕保護裝置的圖案,在工作運轉停止時,不斷地反覆重覆著)……但,如果碰到上次無預警的停電,那麼全白的舞台,就成為了唯一的現實(類似再次碰到滑鼠:畫面是停留在上次工作的原點)……

好像是:畢業記念冊要很漂亮,套版最快、也最重要,版型出來之後,才能把學生的圖像置入那個框中……但,麻煩的是:以後它是以宣傳品的存在方式,留傳在畢聯會上或是總務處的標案之中……而不會有人把當做畢業的回憶寫真……

不過,那些版型是怎麼來的呢?……往前回推到最原始的第一個,應該就是網路上常喜歡說的「『原』創」吧??……一定是後來方便好用,才會變成不斷地複製貼上的「原型」吧~

突然想到:南方高雄世運會裡的電音三太子……當初不是被認為和吉普車上的鋼管秀同等級的嗎?……台客,原先是低俗的形容詞,為何現在變成最原始、最純真的正港代表呢?……

學校老師常教:要學會做自己(其實,老師也是學人在講這句話的)……但,做自己要怎麼學呢?……特別是講求「創意是唯一競爭力」的今天……特別是愛講文創的這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