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導師,常被視為「未來的引領者」……2016的喧嘩中,老師們是否願意當起「導師之責」呢?……

很快的,又是新的學期要開始了,有許多人要成為「老師」了(不管以後有沒有退休金可以拿或可以拿多少?也不管有沒有十八趴等等)……

這些老師們,在開學前大概會想:要教什麼?等等課程上的問題;但過來人或許清楚:第一天講了什麼話?遇到什麼學生?可能都忘光光了(多年之後,只剩下「當時很緊張」這幾個字還記得,其它都模糊一片了吧~很像運動選手只記得呼吸、外科醫生手術時,只看到「組織、器官與血液」那般)……

但如果回頭再問:「當時教什麼?怎麼教?」時,或許,過來人會說「認識學生,才是最重要的」啊~即,它是「上課的前提」~(這讓人想到廚師……專心做菜前,不如先想想「要做給何人食」?或許,這才是有經驗之師傅會先處理的事)……

有句話說「榻榻米上學游泳」,意思是沒有成為人之前,是無法學做人的;當老師、當醫生等等各行各業不也如此?有句廣告詞就很直白:我是當爸爸之後,才學當爸爸的!意即沒有兒子,就不會有老爹;老師的處境也一樣:有學生存在時,老師此一角色,才會「接下來」產生或出現。甚至有人也會往下再推論出這樣的想法:沒有像樣的學生,就無法造就「像樣的老師」(但,這兩者關係是「反之亦然」嗎?……嗯、嗯、嗯,這點只能有空再多「想想」了)……

如果把「醫者父母心」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兩句併起來思考的話,或許可以想到:醫生可能同時兼具老師的身份,而老師偶而會出現「感覺像是醫生(的樣子)」……難怪,有些人
會認為:真正的醫生,也是真正的老師、更是真正道理的宣揚者……這令人想到《傷寒雜病論》的序文、也想到吳若石神父等人(好像以前的宣教者,很多透過老師或醫生的「行為」來執行「大老闆」的託付)……

如果2016,我們的老師們,願意在喧囂之中,站向前,成為「導師(真正道理的宣揚者)」,那麼對這塊土地上的人來說,也具有像醫生那樣的功能了啊~


ps‧吳若石神父說,他原先想當老師、當醫生,礙於學費後來去「大老闆」那兒工作;或許這是玩笑話,但,沒想到「大老闆」給他一個特殊的際遇:讓自己(的肉體)成為自己的老師(而精神上的自己卻成了學生)……此經驗讓他成為許多苦痛之人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