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 ) …… 聽說科科等值之後……音樂美術家政等等老師,終於像個老師了???……⊙﹏⊙|||…

時常聽說「沒上過美術課!因為是『升學班』!!!」(不過好像很少聽說沒上過音樂課的?倒是完全沒上家政、工藝課的,卻有不少)……

要不然就是「該校沒有美術老師」,由國文老師或導師來代為執行(畫畫課)……

即使是有,可能也是「打開課本第46頁,看到那張圖後,試著把它畫出來(事實上是照抄的意思)」……

這種畫面……應該是五十年前的美術課了吧?……

不巧的是,直到今天,上述之情景還是時有所聞……

為什麼到現在,還是如此呢?……

……

有人說這類型的課,很難在既有的時間下來進行(一週一小時,怎麼上咧?裝個水、擠個顏料,時間就到了……沒畫幾筆的調色盤再拿去洗手台沖掉)……

也有人說,藝能科是投資報酬率很低的課,有上和沒上,感覺沒差,沒辦法:馬上教、接著考、立即訂正……所以,不上也可以……

甚至是藝能科老師課太多,難有餘力顧及教學品質(鑑賞忽忽、實作匆匆,以後也沒時間再複習)……

……

為什麼國文很重要?或為什麼教起國文很容易累?或許……在那個很久遠的年代中,國文可能兼負起國家級責任,而藝能科則和勞軍用的「藝工隊」的等級差不多吧?……

等到火星文入侵、對文言文無感……辛苦多年的國文科卻只能繼續咒罵著學生品質的低下……

(國)文以載道(在屎尿)褪去,程式語言承遞新時代的重責……為什麼還是十四堂課(當導師後,五天才十堂課)的疑問,當然就無法停止了……

http://edu.law.moe.gov.tw/inc/GetFile.ashx?FileId=7450

https://zh-tw.facebook.com/teachersthesame/
直到小孩子們用著手機,成天追著那些「藝工隊」等級的外國人時……才知道:(想得)美,真的很重要……因為很貴啊~也可以發揮以前國仇家恨時想做到:統一對方(軟實力)的影響能量……

……

嗯~如果真的科科等值了……每天上課只有兩小時……剩餘的時間???……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ω・`)(´・ω:;.:..(´・:;...::;.:.:: 教改20了?……oh,人家都42了……★゜+.ヽ(*。>Д<)o゜+.゜☆ 宗教改500啦~


宗教改革500年了……到底是教會催生了這樣的變化(路德只是個被動的結果之呈顯)?還是路德(產生主動的)改變了教會與改變了人呢?……在今天看來,過去的爭論不是很重要了……因為到了以科學為新宗教的今天,「belief 」就斷裂在認知的討論與行為實踐的迷霧之中……

同樣的,「教育改革二十年」?這是什麼??……特別在少子化的現在、特別是在「當世界成為教室」的當下……教改在實質上(或叫真實的歷史上),真的有發生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XDcOqhItY)……

教育能不能實驗?有沒有辦法實驗?(這好像是追問人是否能充份學習好,再做出選擇)……這可以慢慢討論……但,就少數案例之觀察,做為呈顯體制的說明,則很容易出現:不當擴大的危險……在社會學上也必須小心引用的方法……

教育改革、廣設大學、各種學制與招生不斷地改變中?這是誰的錯?誰有辦法改變?……少子化,三個字解決不少舊時的爭論……以致讓一個看似有意義、發人省思的教改專題,上了電影院之後,秒變文青風的懷舊電影……或許讓人好奇的,為何(教改)二十年之後(那些人,即使換了不同的排列組合之後),一切仍舊是靜止的……

可能是這樣的圍困,讓42的想法產生了……42,聽起來,身體產生一種:「好像是生化人17號」的生理反應……真實面對生活,來重新鏈結:因為學校不斷複製貼上所造成的斷裂,可能是很多教育機構,在反思學校存在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蔦松國中有許多爭議,也有人認為42同樣是……但,它總比安靜地消寂下去,有更多的可性吧???……

https://www.twreporter.org/a/france-innovation-education-school-42

從2013到了2017將盡……不必等到廢校,許多人打從心理地已捨棄了它……為什麼咧?……或許功能被取代了,人際關係在社群、專業能力在像補習班的社群中培養、做為國民基礎的能力在相關的社群也能自學完成……當老師家長講不出所以然時的話(不好好讀書在幹嘛)時,廢校正逐漸在蔓延……

《資訊革命了什麼?》(The social life of information)曾大膽的預估,五十年後學校很可能消失……二十年後,再看一次,已沒有當時的驚悚感了……因為很可能不必再等三十年,機構可能就是學校的代名詞了……這和因宗教改革而開始不一樣的教育(新體制),已是幾百年後的兩個時空了……學校已不再是丈量世界中,高斯所唸的所教的學校了…… 


在275小學被廢的海嘯中,老師們會在幾年後被浪所襲身呢?恐怕是比教改20或是school 42,更令人在乎的吧??……

PS.在食指大動之中,總是在意外中勾起情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dmcvXmPpw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ŏ_ŏ) 嗯,觀光學院,中文意思是「看!『光光了』的學校,變成庭院了」嗎?……ヽ(●´ε`●)ノ

對於少子化與各校競爭,怎麼讓學校不在這波浪潮中滅頂,不少人有解救的看法,其中就是「對外招生」( 但這一點,是不是其它國家早就在想辦法了呢?像是日韓在越南等等)……另外一種就是想辦法轉型成小巧且迷你的學校……

這個問題,在大學看到的只是結果的呈顯而已,因為,從小學的大量減班中,就可以看的出來了……

這樣,有用嗎?……

學習的人變少,學習本身卻在增加中;這兩者因為科技因素加深其內部的衝突……

一定要去學校嗎?(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是涉及國家政策的政治問題,經過了幾百年後,問題在少子化的全球浪潮中,更形尖銳了)……有形的學校正在崩解、以老師為中心的「教與學團體」慢慢轉變成「專業社群為主的興趣分享式學習」……

學校歷經公辦公營、公辦民營到網路時代的全球教室的今天,學生用身體構畫出一個新的行為:直接跳過考試卷和現實世界面對面……

家長與老師們,在想什麼呢?……

大專註冊率竟有151科系(組)所掛零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29/1023177/

17校學士班註冊率不到6成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29/1023208/

★附帶一提:像是蔦松國中裡的麥寮高中藝術實驗班,似乎就反映出雲林等偏鄉城市所面臨的問題與掙扎的方式?(雖然搞不懂這其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小校公辦民營案例 蔦松國中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63331/

蔦松國中一校兩制 乞丐趕廟公?-民視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efLwOZAa4


40周年校慶蔦松國中蛻變  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HNud2Oh0w 


http://www.nsjh.ylc.edu.tw/index.php/about-zh/administrative-office/personnel/630-104-7 雲林縣立麥寮高中藝術教育實驗班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462336  麥寮高中虎尾拯民藝術實驗分校?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9%9B%B2%E6%9E%97%E7%B8%A3%E7%AB%8B%E8%94%A6%E6%9D%BE%E5%9C%8B%E6%B0%91%E4%B8%AD%E5%AD%B8%E6%9A%A8%E9%BA%A5%E5%AF%AE%E9%AB%98%E4%B8%AD%E8%97%9D%E8%A1%93%E6%95%99%E8%82%B2%E5%AF%A6%E9%A9%97%E7%8F%AD%E7%BE%8E%E5%9C%8B%E9%A3%9B%E5%A4%A9%E8%97%9D%E8%A1%93%E5%88%86%E6%A0%A1/1389582304614263  雲林縣立蔦松國民中學暨麥寮高中藝術教育實驗班美國飛天藝術分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XDcOqhItY 當世界成為教室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д゚) 世大運熊熊不見了?聳哥舞辣的台客風成為特色? Σ(゚Д゚;≡;゚д゚)……

漫畫乒乓改編電影後,有句對白令人印象深刻:比賽是分辨選手的最好方法(大意是如此)……但在台灣,比賽卻是認識選手辛酸最快的方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比完,最常罵的就是:國家只有負責印出獎牌……

這很像:穿戴一身「別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標記』」,來代表自己(這樣:最乾脆也最省麻煩)……管它是否是阿公的阿公那個年代的舊衣服……或是,表達最時尚的動感風……現在,只要投射燈一打,現實仿彿成了夢境(原始與科技的完美結合),七彩炫目(像螢幕保護裝置的圖案,在工作運轉停止時,不斷地反覆重覆著)……但,如果碰到上次無預警的停電,那麼全白的舞台,就成為了唯一的現實(類似再次碰到滑鼠:畫面是停留在上次工作的原點)……

好像是:畢業記念冊要很漂亮,套版最快、也最重要,版型出來之後,才能把學生的圖像置入那個框中……但,麻煩的是:以後它是以宣傳品的存在方式,留傳在畢聯會上或是總務處的標案之中……而不會有人把當做畢業的回憶寫真……

不過,那些版型是怎麼來的呢?……往前回推到最原始的第一個,應該就是網路上常喜歡說的「『原』創」吧??……一定是後來方便好用,才會變成不斷地複製貼上的「原型」吧~

突然想到:南方高雄世運會裡的電音三太子……當初不是被認為和吉普車上的鋼管秀同等級的嗎?……台客,原先是低俗的形容詞,為何現在變成最原始、最純真的正港代表呢?……

學校老師常教:要學會做自己(其實,老師也是學人在講這句話的)……但,做自己要怎麼學呢?……特別是講求「創意是唯一競爭力」的今天……特別是愛講文創的這個時候……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颱風來啦……(゚⊿゚)當家長老師覺得很煩時,平靜的最好方法就是發考卷給學生小孩寫寫……(ノ〠_〠) ……

無預警的颱風假,一天正要開始時被告知……這一天該怎麼用呢?……對學生而言,這才是真正的假期啊~……

以前經常是在通車途中或到校門口時,有人告知:不必到學校了!?……在訝異中帶點喜悅與些許茫然地轉身背向目的地而行……走著不曾繞過的路、去百貨公司玩玩機台(並煩惱午飯該怎麼辦)、再坐車回家(最不想馬上去執行的行為)……

週六日,通常這是「溫書日」(要不然就是補習日)而非假期(聽到學生說:哇~228連假的作業比整個寒假都還要多──這是某個所謂的升學班的學生說的)……


家長老師似乎還是認為:不讀書至少寫作業、不寫作業至少「有正事可以做」……如果都沒有……那學生小孩很可能就會「浪費生命、浪費光陰」……那……出個作業、寫份考卷、去補習,應該就是「防止小孩學生亂來(包含胡思亂想)」最安全的做法了……但,在這段期間,那些大人在幹嘛呢?省去應付這些麻煩之青春期情緒的同時,像房思琪說的:大人們在他(她)成長中缺席了(陪伴的只有答案卡與帶點黃的試卷),小朋友學生們也漸漸喪失了這類的騷動……

讓小朋友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大人交辦的)事做」、在大人期待的方向去做事……那學生小朋友們呢?……應付完大人的事後,似乎只想著逃離那種壓力(拿其它更耗能的事來撫慰自己紊亂的心)……

直升機父母老師努力讓一切狀態在可預期之下,而學生小孩這端也學會了「在這些條件之下『創造屬於自己的可能性』」,像是怎麼對付父母的那套拿來學校送給老師們:使出媽寶樣就是最典型的!心情好時,要求幫忙做或給抄答案;煩燥時就直接表達:別廢話那麼多,倒底要我怎樣,乾脆一次說清楚!然後失控一番)……

突然想到:會不會整個力氣都在學會「如何應付」之後,再也沒有多餘的好奇了呢?……

這種隨時都必須有事要做的生活,再配上等級、分數、優劣的評價中,反射性的動作裡只有一個快速完成才是有效率、才是王道……因為唯有快點做完,才有「自己的時間」──通常詢問時,都會回答:不管做什麼,好像也沒做什麼,就是放空嘛~……

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很多人的回答方式,大概就是去除填壓教育、上課少一點(早點放學)、鬆綁升學管道好讓學生可以快樂的學等等……說了三、四十年了,到今天還在說!(這是最不必去煩惱的說辭)但,面臨會考與學測的「學生家長老師們」還是繼續這樣子過(這是最令人煩惱的現象啊)!……

突然想到,人生最麻煩的六年,大概就是國高中了~但,好像在教育廣播電台中,也聽不到對國高中生說話的聲音……或許大人們正認為:正忙著寫考卷作業,哪有時間聽廣播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PLadLmgYQ&t=858s

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皿´) AlphaGo可以打敗一個人,但da Vinci Xi System不可能打敗長庚急診醫師們的……(#`Д´)ノ

七月一日,以前是很重要的日子(在韓國這種日子還有許多管制,如果是強國人,那就更是「場面」誇張了)……

以前,這個時候都會提到的形容詞:十年寒窗(在今天,好像差很遠了:要唸大學,只要有錢應該就可以了;)……

現在,公職考試不再像以前那般火紅(和年改好像無關),博碩士也愈來愈沒人考(可能對大部份的就業環境而言,沒有正面的幫助吧?)……像是電競選手,要唸哪種大學?……以前,在公家單位需要、且私人公司不發達的年代,學校是重要研究來源;而今天卻是維基的年代,學校反過來要求在上課時大量地引用免費且龐大的網路海量資訊……

突然想到以前的長輩說的:讀那麼高有什麼用呢?……或許長輩的意思是說:實踐本身就是專業形成的條件,能活用於生活的專業才算是學問,而不是把書本蓋在眼睛的前面……

所以,在還沒被AI取代人類「決斷力」的今天,像是急診的專業人士才有其不可或缺的地位……但,將之視為人肉機器,並且以「數值」來決定是否拔掉其電源……那這樣,人做為一個數值而存在時,讀得很高有意義嗎?……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926/20/14075207_412587555.shtml

工業革命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馬的價錢不如一台機器……當AI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沒有決斷力、沒有創造力、沒有美感力的人們,會不會也一樣呢?……

學校的老師們要小心啊~……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有很多的人每天跑來跑去,只為那微弱的喘氣……路的盡頭、最後風景……無緣老人……


六月畢業時節,剛結束的國中會考,人數創新低,少子化的效應好像正在擴大中,特別是機器人開始要以無性生殖的方式,佔滿這個社會的同時……無緣老人的現象正發出某種訊號……

現在,拚命生產的,已經不是人了……

以前學校似乎都是教人:如何開始……而不是怎麼結束……

因為「只教『如何開始』」,所以,拚命向前……

就是「沒說『怎麼結束』」,只能,莫名掙扎……

先是各種延伸黏上身以方便「努力工作」,像是手機裡的指令劃出生活的輪廓……直到各種裝置與人肉深深且完整的結合~

現在,可以不斷地延續著……只是,已不知還存在的是生命跡象、或是記憶中無法斷開抽離的情感……

想起以前,只有些許機械伴隨在生活中的過去:是告終、卻不是以無緣的方式來呈現……

即使像是電影《冰毒》裡的一幕:奄奄一息的老人週遭還是繼續工作求生的農忙生活……像是,有位印尼的友人,父親最後的六個月,大部份時間都是躺在床上只餵食奶粉泥和蜂蜜水(除了親人在側之外,自己就在熟悉的生活之中)……

今天,螢幕裡的老人,以不尋常的努力,走完尋常的一生之時,隨待在側的……通常就是整間一直滴滴答答的運轉聲……而所謂的親人,只能在房間外側的玻璃窗或是手機螢幕中,觀看著這一切「看不到的變化」……

如果註定要成為無緣老人,是不是學校有空也教一下呢?……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黑黑的東西,對著房思琪說:「我在洞口等『你』」(這不是愛麗絲的情節)……

如果說有人說:我不是正常人,應該被視為「口頭禪」之類的幽默詞……

但是,如果說:我不是神經病(或說「也不是什麼精神有毛病」),則被看做是?……要成為正常人的一種努力?……


有所謂的正常人嗎?或有所謂的精神沒有毛病的人嗎?……

如果有人格分裂一詞,那麼是否意謂「多重人格」是必要的前提呢?……或說,憂鬱症的浮現,是原本就有,只是不發作而已?……

那,是什麼讓它發作了?(這應該是大哉問)…… 

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國高中過後),常常(想像的)追問的:真有一句話改變人一生嗎?或是真有一件事徹底改變一個人嗎?(乍聽之下,好像如常識般地易解)…… 

……可惜的是:不只是「性教育」,學校真的很多沒有教,也沒人可以問,像是不快樂的活著,該怎麼「處理」(所以,當時鶴見濟的書,沒出來兩下,就被「禁」了)……


如果一句話改變了,那麼一定不會有第二句話來影響此人,不是嗎?如果真有一件事改變了一個人,那麼就不再有第二件事可以再改變他(她)了,不是嗎?……

完美,怎麼產生不完美?不完美如何可能變成完美?……為何會有這種「執拗」般的追問呢?(有人說唸哲學、學藝術的都不是正常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會做出不正常的事,也是很正常且可理解的啊~突然想到蔣年豐、袁哲生)……

或許,事情發生,若無「原因」,就難面對「現在的自己」(俗語:沒有前面,怎麼會有後面?)……那股煩燥與莫名,讓存在者感到「深深的焦慮」……

為什麼要潑王水、鄭捷為什麼這麼做、台大宅王不是人生勝利組嗎?……如果沒有給個「交待」,那麼每天發生的事該怎麼去面對呢?(特別是:資優生做這事,一定有理由!)……

如果沒有堅持所謂的合理性,那麼任何被感到的荒謬,都是所謂的「正常」了……如果真是如此,也不必「遵守」什麼像是規則或咒語了(「好人會有好報」)……

所以,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像是課業壓力、升學主義、玻璃心、某件事(必然且絕對的)改變了當事人……各式各樣的解釋(好像是研究者的樣子,像是:為什麼有「通り魔」的追問?)……

麵店「孝媳」不明原因抓狂、「とおりま」中「不可解」的困惑……硬要「歸因」,說不定只是要安慰這一端的存在而已:不是我們家的錯,全是那個人、某個事(這時候「是」使用升學主義悲歌、老師家長全缺席了等等的「時候」了)……

面對從底層冒出的闇,要做的或許是同情地理解(透過描述此類的藝術作品,說不定是個方法),而非急著下結論後轉身便去……

ps‧那黑黑的從嘴巴往裡面塞的感受,是什麼呢?……那感覺會不會像是看到培根的畫呢?……或是長長的井貫穿全身呢?(像村上所形容的那般嗎?)……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д゚`)ノ岡田斗司夫:阿宅,你已經死了!……系主任:考生,你已經死了?!Σ(lliд゚ノ)ノ……

又是申請入學的重要時刻……少子化的風潮,似乎愈來愈能感受到了:大學第二階段的口試,「聽說」有來就好?……來口試的當天順便先「校園巡禮」一番……而有些學校,則是請你來說說自我介紹與報考動機之後,就……沒了?……除了聽說之外,正式搶學生的消息也有:透過「試辦」名義,來個「免口試」的新遊戲規則?(難怪有人懷疑:最終還是以成績來決定最為省事?)……http://www.hakkatv.org.tw/news/149796

當然也有更厲害的……在還沒有口試的考前幾天,是系主任直接在電話那頭說:你(妳)已經錄取了(這真是進階版!四年前,還要口試後的當天晚上)……

回想以前學校老師說過的話,在今天,特別有感觸……最常說的就是:一切等考上再說!等到考上後,就會出現另一句話:一切先畢業再說?等到闖過第二關後,接下來就是第三關:先有工作再說??……好不容易,換來換去的工作之間的確是有工作了,但,最後的一道任務告訴你:要有一個收入良好的工作再說???這樣十幾年就過去了(收入都無法良好)……沒想到還有一個隱藏版的:工作必須要樂在其中……甚至另外一種更難的關卡:人生要有意義、人生要活得精彩、人生要與眾不同(啊~這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達到)……

整個求學的階段都在「不斷地寫著考卷」(
好像做一個看起來與人生無關的東西)?因為有這樣的「等號」告訴著你:好好讀書(假日不要浪費時間、少看電視)才會有好成績=就有好學校 以後才會有好工作這樣才會有好收入這樣呢就會有好人生……這樣的等號,在今天,顯得特別有「意義」……

學校的老師把自己變成訊息播放器?而學生強迫自己變成人肉 讀寫機?寫考卷、課堂上甚至在家準備功課的「時間夾縫」中 ,總是發呆的想著:我的人生是什麼?或者是說每次遇是遇到不愉快、或是所謂「意識上的痛苦」時,常會想起老師說的:先把書讀好再說?書有可能讀「好」嗎?人生可以先弄好再說嗎?……

因為少子化的關係,教與學的兩端,都發生了轉變……被超額的老師們在現在,特別是今天,心情是如何的呢?……特別是學生手機裡的圖片:考卷的解答(讓人想到:以前要「影印同學的筆記」來核對答案與課堂重點)……還有,遇到同學課本寫下的「名稱或詞語」看不懂時,直接按起手機來查一下……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488642116.A.B86.html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5237


ps‧在萬物真的互聯底下,想到「攻殼機動隊」導演押井守於訪談說的: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手機……我也有,現在只不過是把手機放進大腦里的問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4%BB%E6%AE%BC%E6%A9%9F%E5%8B%95%E9%9A%8A)……

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看到陰影才能找得到光源?……該要記住228、賤價合作(假實習之名)、或是……將倒的大學's?……

這幾天應了時事的流行語(用這詞兒,對嗎?):沒給真相,其餘免談~

要有真相,才有原諒?……真有了,原諒就會產生嗎?(突然想到那些被削皮的石頭們、只剩空架的鳥居,毀滅「曾經」存在、再不斷塑造「當今」的存在,以做為「真現實」?)……

2017學測結束,有種「脫離現實」之感……很難的數學、看不懂的歷史,倒底是要給誰來作答呢?是考驗一下研究生呢?還是想考考第一線的教學者們咧?(不知為何腦袋裡一直閃出諾貝爾文學獎的創意)……或許這是教授諷刺課本存在之最有創意的做法了?……

談起大學畢業生的低薪,還是那些話:哦~二十年前我大學畢業退伍後領了一份薪水,在今天的大學畢業根本領不到這個水準了!(「實質購買力」之類的語詞,填充在對話之間,感覺很有專業感,但不清楚到底要說明什麼)……懷念以前可以找到「當時社會所需(也符合自己所學與興趣)」的就業環境述說「當年」感受,最後總結一句:「現今大學已與今日社會脫節」了……

如果要能「符合現實」學以致用的方法,「拿個實習學分」後畢業,就有安全感了吧?──現在名詞叫「與企業合作辦學」保證學生實習就業!名字很威很嚇人吧~)……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77014922.A.61F.html

要不然,掛個「科大」,來避開招不到學生的危險?或「以文創為名」做為未來(流行)的保證班?就像「馬克杯貼上瘦金體」?(很有畫面的形容詞啊~)ps‧提這句話的人,還真有創意啊~……

學校不再能說明未來,那只有被留在過去了……而比較麻煩的是:我們的「現在」,就這樣被擱著……

大學若不再是唯一「傳授」之處,會不會變得更像是「翻模」的所在?……

ps‧有位學生去知名工作室做了半年,「全無薪水」也甘願,只是為了日後履歷表上的那行字……問之:有什麼成長嗎?從那看似有點抱歉的微笑裡,彷彿可以猜想到:或許清楚地學到「現實的運作方式」吧?(這算是知道真相後,原諒自己的行為嗎?)……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д⊙)又要開學了……老師常抱怨學生「有聽沒有到」?學生抱怨老師「只會唸看不懂的課本」?(´⊙ω⊙`)……


學期結束了,有位學生在期末考的第一天結束時,在近晚之際摸黑回到教室去拿書……詢問之,結果是:寒假前一定要清空桌子(課本要全數帶走)才不會被罰……

記得以前不是那樣啊~(都是直接丟在教室,寒暑假期間,自然會有阿婆來拿去做回收啊~)……

很多課本,新的像是從來沒有翻過那般……原封不動地進了垃圾桶……

大概整學期都用許多參考書、考卷等「充滿結論式短語」的東西在上課著吧?(記得二十年前,看過一位數學老師要班上同學,統一購買參考書代替課本來上課;可能是「比課本清楚」地「說明」了考試的需求吧?)……


課本,好像從來沒有「說明」什麼?只是把很多句子塞進指定內容的框框中……像是很多學生都「表達」的那般:歷史課本看不懂!……

2017雞年(新學期)來臨之前,很多的課本與像課本的書,被丟到馬路邊(像是過期雜誌被確認再也不會用到那般)等待「少女祈禱」的降臨……

很多書不是看不懂?而是沒時間看?……所以,(在今天)「有看沒有懂」非常花時間,谷哥一下比較快些……雖然也有老師有不同意見,但學生們還做」(而不一定是「信」了)……knowing與understanding、相信與看到聽到(如果沒有以「行動」來輔助區分),似乎很難說明啊~
http://www.ectimes.org.tw/Shownews.aspx?id=100112184322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89/article/5107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100561 
http://myphiloworld.blogspot.tw/2014/07/knowing-understanding.html

這個寒假,和同學一樣,丟了一堆書……從書櫃中拿取、要決定放棄的幾秒內,雙手翻了一下書的前後面(若和記憶中某些片斷產生連結時,則會「翻個兩下」……不是體會過去讀了什麼或書本寫了什麼,而是感受當時自己做了什麼?)……想起以前:只能到有限的地方(像是圖書館或藏書甚多之人),去借來「拷貝」(真的和抄寫羊皮卷的時代差太多了啊~)……這次丟掉的不少是(從課本摘要出來的「筆記本」啊~

這堆(有些像課本)的書,有多久沒看了呢?……突然想到「這好像」去追問:有多久沒有買光碟片了呢?……

記得有位去日本唸書的學生,曾經在剛唸研究所時常問:哪一本書說的,是真的?……當時真是有點尷尬……因為答案總不能說:誰知道呢?(David Hume知道嗎?特別是眼前當下)……

只要有裝置,地球上的每個呼吸彷彿都聽得到看得到……突然想到:高畫質的設備讓每個毛細孔都看得「很清楚」時,是不是「看」也像上網找資料那般,變得複雜許多?……

面對眾聲喧嘩、繁星點點的「眼前、當下」,只能試著「學會從複雜中去想辦法『看到、知道』甚至『感受到』(雖然很難達成)」~要不然咧?要把手機丟掉嗎?網路通訊關掉嗎?……

結尾一下:學生會想懂課本在說什麼嗎?在今天……但如果是很美的課本就不會想丟了嗎?……
http://aces.thenewslens.com/tobe/22/%E9%99%B3%E6%85%95%E5%A4%A9.html

或許,學生最想丟掉是考題吧?……但那些考古題似乎沒有被回收到的打算啊~……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什麼?!科系消失?!學生不見了?!!(但川普還在那裡)ヾ(   )ノ゛ ヾ( °д)ノ゛ ヾ(°д°)ノ゛ ヾ(д° )ノ゛ヾ(  )

學校不見了?招不到學生?這些是問題,但,那是殘酷的現實嗎?……

http://www.mesotw.com/bbs/viewthread.php?tid=64600

http://breaking100news.com/tw/%E7%A4%BE%E6%9C%83/%E6%96%B0%E7%94%9F%E8%A8%BB%E5%86%8A%E7%8E%87%E6%9C%AA%E6%BB%BF%E5%85%AD%E6%88%90%E6%9C%8917%E6%89%80%E9%80%A3%E7%BA%8C%E5%85%A9%E5%B9%B4%E6%81%90%E8%A2%AB%E5%88%97%E8%BC%94%E5%B0%8E%E5%90%8D%E5%96%AE/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4%B8%8D%E5%BE%97%E4%B8%8D%E9%9D%A2%E5%B0%8D%E3%80%8C%E5%AD%B8%E6%A0%A1%E4%B8%8D%E8%A6%8B%E4%BA%86%E3%80%8D%EF%BC%8C%E6%88%96%E8%80%85%E3%80%8C%E6%8B%9B%E4%B8%8D%E5%88%B0%E5%AD%B8%E7%94%9F%E7%9A%84%E7%B3%BB%E6%89%80%E5%85%88%E5%80%92%E3%80%8D%E7%9A%84%E6%AE%98%E9%85%B7%E7%8F%BE%E5%AF%A6&ie=utf-8&oe=utf-8&gws_rd=cr&ei=KIloWLmEOIW-0QTPvJbgAg

當有人提出「新商務」的概念、百貨公司業績年年下滑的時候,客人們都去了哪兒呢?……

https://www.smartm.com.tw/article/32393639cea3

學生不見了?但好像「學習」正愈來愈旺盛啊~逛街的人有變少嗎?為何消費並沒有比較少呢?……

好像學校找不到學生,能說出的具體理由就是「少子化一切的後果」?如果從正式或非正式的「開課」來說,一位學生今天可以修習的課堂類別與數量,卻是比以往的多很多啊~

比較大的衝擊應該是:人類減少,機器人卻增加了……那會是什麼樣的明天呢?…… 

http://technews.tw/2016/01/25/rise-of-the-robots-by-martin-ford/

川普當選,不少歸咎於假新聞、網路流言等等的功勞?……或是?……在爭論背後,有個不爭的事實:產生假訊息的速度比過濾訊息的速度快太多了……

https://briian.com/36274/ 

http://tedxtaipei.com/articles/how-to-separate-fact-and-fiction-online/

為何突然亂入2016最受矚目的事呢?……大概就是「線上的世界」可能日益成為「重點」,但,線上的訊息要如何才能成為「框整後的『資訊』」呢?這對學生、老師、家長們,都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吧?(像是:「看到cos納粹」的影音訊息後,各方激烈反應啊~)……

不去學校(聽說有愈來愈多的人自學)只因它是一個無聊的地方嗎?(課堂訊息量少之外、可能還會被霸凌)……另一方面,網路充滿無限的學習機會,卻難以分辨訊息真偽與效用?……聽起來好像有點兩難?不過,在還沒想清楚107課綱、機器人元年等等的同時,沒人想去學校(聽說博碩士班最慘)的「事實」卻快速呈現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除了注意年金議題發展之外,不知學校的老師們在2017的第一天會怎麼去看待眼前的狀況(已經過剩的老師們、愈來愈看不到的學生們)……

http://www.cdn.org.tw/News.aspx?key=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