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維新的世界,自由戀愛!------跳舞時代記錄片中的一句話……2015第一天所想到的:學校,還能做什麼?

2015第一天,偶然地看到「跳舞時代」這一支記錄片,相隔近十五年……

(傳統國家支持下的學校)教育能改變什麼?在過去可以看得很清楚,但在今天卻有些模糊……

有人訪問歷史學者,十二年國教的問題,他認為「教育」沒有什麼影響;意思是,五十年統治和百年統治,都會因統治者或時代的位移,而改變(經過大規模的宣傳再宣傳,在世代更迭下,年輕人可以成為洗牌或被洗牌的「可能性」)……庶民在適應生活下,不一定要通過「學校的洗禮」才能去生活!

在網路愈來愈普及的此刻,的確是如此!因為那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時都可以去互動與觀看的地方,學校與補習班愈來愈淪為技術指導與生活道德教養輔導所之地;(目前,網路的時代還只是剛萌發的階段而言)由個別單位指導的「教學」(不管是由國家或是補習班等大單位),已不復當年的影響力……

歷史所形成的記憶,伴隨對未來的想像,成為十九世紀末國家教育的根本主軸。但那個前提是:沒什麼可以選擇的年代,加入國家要的「未來想像」,就成了教之者與學之者,可以遵循之路,因為同儕是面看到自己處境的鏡子(不知為何,跳舞時代關於神風特攻隊那段,會想到「學校」)……

而二十一世紀卻不是如此!「學習」,不管是技術的、或具有知識程度的,可以在「學校」這樣的地方以外「持續進行」的時候,訊息的流通所帶動的改變,就可想而知:學,不一定要在「學校」這樣的「地方」,才有可能發生(這從跳舞時代記錄片中可以看到一些:民族音樂從傳統古典樂中流出~去日本學音樂的學生,當時感到:這是一條路!)……

柯市長強調要善用line、 已在台灣推行的ipad 行動學習實驗計畫,甚至是傳統師院體系想要轉型在「數位化環境下的學習」等等,都可以說明「學校的任務必須找到新的出發點才行」!

在商業環境強調下,學校要依「市場」去運行嗎?歐洲曾有的理想:學校應該是國家或人類發展的最後一塊堡壘,而不是商業運作下的一環!為什麼?因為,活著的核心價值,必須找出來才行!讓每個人都是小宇宙,而非「一顆鏍絲釘般地活著」才是學校存在下去的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