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畢業,想到獄卒到獄囚的一個詞……

第一次覺得「畢業」這件事,是在小學,當時的理解是「從那天開始不必到這兒來了」。讀到小五時,第一次覺得小學好像永遠唸不完似地漫長,所以,畢業這件事,總個來說,是件快活的事(但當時是否如此想並不知道,只是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會是快樂的」)……

國中呢?高中呢?好像就沒有這種感覺了……那,是什麼感覺呢?國中時,好像是七月十日要考高中,所以,沒感覺(特別是感傷之類的情緒)……雖然國中時自認為「班上感情很好、很團結」之類的,但畢業那天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特別是現在回想起來)……

偶而會在大學時翻著以前流行的「畢業留言卡」,發現好像只有小學時的(寫了很多「我不會忘記你是我的同學」之類的卡片,但這些人的臉孔應該從我的檔案中消失了吧~唯一留下的,就只有這些「無主之字」)……

可能國中時有寫,但到了高中肯定沒有(這種叫記憶上的「確信」嗎?)這些留言卡片……每年編一次班、加上出現明確的「興趣不合」(這在國中時還不存在的東西)……相處出現困難,正是在高中……靠什麼保護自己呢?在那個只有雄性在活動的叢林裡……

大學的畢業典禮、畢業生活照等等,索性就不管了……大概是來到新世界所致吧~過去所認定的(其實是被灌輸的)在大學遭到前所未見的挑戰……記得當時內心的激烈想法:「我的世界不僅崩塌而且支解」……

畢業?這是什麼意思呢?在今天想來,很有意思……這個「認證」,從人類要奠基文明產生文化開始就有的東西(傅柯曾用表格來說明思惟的檢驗程序,這很簡潔扼要地表達了這種「想法」)……畢業「證書」(這種檢查的程序,有人說和工業革命脫不了關係……突然想到:福特發明生產線時,每個工人必須在產品上貼上標籤)……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想說什麼?要怎麼說?2013-6-1

       是什麼時候開始想說話呢?想了多久?為何決定「現在」要把話說出來呢?(通常只有吃飽沒事幹的時候才去做的事;要不然就是「想不出來,就說不出來」)……

       想到小時候,學校要求寫日記,忘了當時是怎麼知道日記是什麼?只知道它規定出要說的方式與內容。簡單地說出一天結束後的心得……但這一點也不簡單啊~

       流水帳,是老師經常的評語。但,「心得」是什麼呢?不記得他(她)們有說過了什麼,只依稀記得:要看書、報紙要看社論……自己說的話沒有價值,學別人說話也不像(後來知道有句成語「東施效顰」),於是乎「寫不出來」常常呈現出多重的困擾……

       說,倒是比「寫」、比「口語寫作」來得容易……就「想說就說」(當時認為這叫「直率」)……但隨著「沒營養、無意義」這些概念進入腦殼裡,漸漸地連說都覺得困擾、甚至是麻煩……不說、不寫要如何達成呢?不想,就可以了……

       認真看待:什麼都不想、完全都不想,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只是不要表達出來都可以了,但,真的可以嗎?(有種主張:「用進廢退說」)……不想說話、也不想著或一直想著,會怎麼樣呢?(記得有報導說:有位日本兵在南洋並未隨政府徹回日本,多年之後,一直在叢林活著的他,竟然不會說話了……也記得有位作家曾說,連續好幾天沒有說過一句話,常常覺得很深的「孤獨」)……

……有人說,寫就是想、說也是想,這樣的事在「回過頭說話」時,特別可以感到……或許有個先前遺留的東西可資比對吧~或是有個比較的對象,特別容易形成一種「反省」吧~

       這種反省是什麼?只有一直地「回過頭說話」才能明瞭吧~(突然想到有人說:過去的印記指向著未來。為何突然想到這話兒呢?不太清楚,但肯定有什麼東西在腦袋裡被翻攪著或甚至是被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