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д⊙)又要開學了……老師常抱怨學生「有聽沒有到」?學生抱怨老師「只會唸看不懂的課本」?(´⊙ω⊙`)……


學期結束了,有位學生在期末考的第一天結束時,在近晚之際摸黑回到教室去拿書……詢問之,結果是:寒假前一定要清空桌子(課本要全數帶走)才不會被罰……

記得以前不是那樣啊~(都是直接丟在教室,寒暑假期間,自然會有阿婆來拿去做回收啊~)……

很多課本,新的像是從來沒有翻過那般……原封不動地進了垃圾桶……

大概整學期都用許多參考書、考卷等「充滿結論式短語」的東西在上課著吧?(記得二十年前,看過一位數學老師要班上同學,統一購買參考書代替課本來上課;可能是「比課本清楚」地「說明」了考試的需求吧?)……


課本,好像從來沒有「說明」什麼?只是把很多句子塞進指定內容的框框中……像是很多學生都「表達」的那般:歷史課本看不懂!……

2017雞年(新學期)來臨之前,很多的課本與像課本的書,被丟到馬路邊(像是過期雜誌被確認再也不會用到那般)等待「少女祈禱」的降臨……

很多書不是看不懂?而是沒時間看?……所以,(在今天)「有看沒有懂」非常花時間,谷哥一下比較快些……雖然也有老師有不同意見,但學生們還做」(而不一定是「信」了)……knowing與understanding、相信與看到聽到(如果沒有以「行動」來輔助區分),似乎很難說明啊~
http://www.ectimes.org.tw/Shownews.aspx?id=100112184322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89/article/5107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492/1100561 
http://myphiloworld.blogspot.tw/2014/07/knowing-understanding.html

這個寒假,和同學一樣,丟了一堆書……從書櫃中拿取、要決定放棄的幾秒內,雙手翻了一下書的前後面(若和記憶中某些片斷產生連結時,則會「翻個兩下」……不是體會過去讀了什麼或書本寫了什麼,而是感受當時自己做了什麼?)……想起以前:只能到有限的地方(像是圖書館或藏書甚多之人),去借來「拷貝」(真的和抄寫羊皮卷的時代差太多了啊~)……這次丟掉的不少是(從課本摘要出來的「筆記本」啊~

這堆(有些像課本)的書,有多久沒看了呢?……突然想到「這好像」去追問:有多久沒有買光碟片了呢?……

記得有位去日本唸書的學生,曾經在剛唸研究所時常問:哪一本書說的,是真的?……當時真是有點尷尬……因為答案總不能說:誰知道呢?(David Hume知道嗎?特別是眼前當下)……

只要有裝置,地球上的每個呼吸彷彿都聽得到看得到……突然想到:高畫質的設備讓每個毛細孔都看得「很清楚」時,是不是「看」也像上網找資料那般,變得複雜許多?……

面對眾聲喧嘩、繁星點點的「眼前、當下」,只能試著「學會從複雜中去想辦法『看到、知道』甚至『感受到』(雖然很難達成)」~要不然咧?要把手機丟掉嗎?網路通訊關掉嗎?……

結尾一下:學生會想懂課本在說什麼嗎?在今天……但如果是很美的課本就不會想丟了嗎?……
http://aces.thenewslens.com/tobe/22/%E9%99%B3%E6%85%95%E5%A4%A9.html

或許,學生最想丟掉是考題吧?……但那些考古題似乎沒有被回收到的打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