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您老師咧~做為一位訊息的販賣者……

 上次談了些關於工具(或所謂的載體)使用的部份,這次再來說一點不一樣的好了……

為了方便,還是條列一下,這次可能談得不好,因為這即使回過頭說話,也可能是不清不楚的……

先幻想一下:

a、當人還是以一個動物這樣的身份存在著時,學習的一切大概就是來自於父母教導與環境突發的刺激。當父母主動離開之前,必須成為那樣的存在才行(像是鳥,必須通過「飛」的考驗;要不然,別的鳥就會笑之:「妳(你)不是鳥,只是隻不會飛且像鳥的東西」……

b、離開父母的不久,上帝在牠的背上按下了鈕,牠開始要履行上帝給予的任務:生殖,在有辦法活下去之後……這是段沒有「長者、教導者」的獨立時代;

c、最後一個階段:成為「長者、教導者」,不久,成為待死之物……

而「處在當下的」人呢?再回想一下:

1、從褓姆手中,變成幼幼班再到安親班、補習班;生存技能的學習已經和動物那種「全面性的求生術之學習」大不相同了。這過程很像某些書名寫的「這樣做,你,就對了」。

2. 國高中中出現的人際關係焦慮中,那個接替安親班的您老師咧~竟扮演起補習班老師的任務;所有的菁華技巧在於快狠準的「嘿、匹、西、豬」,另外一部份則化身強化版的褓姆(而直昇機父母則俯視著一切,並懷著奇異的情結:兒女和寵物無異,但面對兒女時多了一樣「主人般的控制」)ps‧這和主人對寵物的關係有點不同,有點難說清楚;這和小朋友愛買公仔又有些不一樣。

3.大學、研究所,現在說有很多的「媽寶」,或許真的是;但事實上呢?不管是如何,從小到大應該適時地成為勞動者(或生產者)的條件被一直往後延宕著;如果書本是真實現象的「擬像者」,那麼追求「嘿、匹、西、豬」所得到,則是書本這個擬像者的「擬像」……能說他們唸的假學問嗎?還是他們唸的書和線上玩遊戲的方式差不多(特別是:技巧或技術的這部份)?

4.人和動物目前最大的差異,是動物尚稱能在時間內長大(食用型的不算),「成為那樣的存在」;而我們似乎目前不能,沒有了長者、指導者,只剩下「提供技術者」……這些提供者的訊息只是不斷地投映出「要成功,你,要這樣做,才對」;老師、父母,在網路時代來臨之後,他(她)們不再扮演「訊息提供者」。特別是在做為勞動者或生產者這樣的部份),很可能在訊息的搜尋上與吸收上,都是這群即將老去的人無法企及的(因為不是生長在今天電訊時代);他(她)曾經目睹長者與指導者,在全面性求生的勞動與生產中,學得部份;但可惜的是,並無法順利交接,而是間接地把下一代丟向資訊之海,讓其喪失做為一位勞動者或生產者的完整條件(只能做為一個,小學常讀的「社會的螺絲釘」,人肉做的單一功能機)……

ps‧突然想起來,這樣說來,是否「勞動者的創造」是不太可能了? 也突然想到布希亞說到祖父是農夫、父親則是公務員的那一段回憶,讀來好像是:他比較像祖父一般…… 

如果到了那個歲數,不能成為長者或指導者, 怎麼辦呢?(像動物時間到了就會以父母的姿態「教」其下一代「生存必要的、實在的技能」)……突然想到:常有人說目前父母是拿操作手冊生小孩與養育的…… 

啊~每次說到最後,就好像不知所云了起來;那,意謂著:下次再想辦法說說啦~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這次來談談「電腦」與「生活」(這不是生活科技課本的說法呀!)……與前兩篇是有關底唷!


根據國寶級白目馮光遠說,為了搞部落格,花了五年的時間。號稱「※苦學成功部落客,部落格『國寶級白目馮光遠在此』每天平均2-3萬人看,而且都看免費的」。
http://whiteeyeishere.blogspot.tw/2013/07/blog-post_20.html  破一千萬
http://www.blogger.com/profile/00100343433738033347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004

以下用條列化的方式來談談(先談結論,日後慢慢地再談推論或申論的部份;故,建議是「整合式地去理解,而不要太在意分項的內容,是否被理解」:

a、國小時步行一公里多,到當地某一書局(╳興)去看漫畫。這是鄉下,看少女漫畫(當時看的是日本的芭蕾舞的題材)會被大人罵。

b、國中時一樣是利用時間到接近車站附近的百科書局──好像已經倒了,轉型了一次(重新大裝潢)也敵不過「書賣不了的事實」(大概是二十幾年後的事了)。當時想的只有:為何沒有一本有關青春期的書呢?(不只是純情版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而是很現實的問題:上帝的按鈕因為到期而被按了下去)

c、高中,會利用「圖書館」了、也有了哥哥的一些書和老爹之前殘留的奇怪小說(日文中譯,有令人聯想到肉的內容),不過當時常看的卻是「租書店」或同學提供的金庸小說或(有顏色的)書籍……這段期間最特殊的是:有自己想看的書,像是黃春明、白先勇等……

d、大學,真是個大改變,被認為台灣尾到了台灣頭(這是日治時期以來的地圖描述,若是清朝則是橫向移動而已)。要看不一樣的東西,最好是去「重慶南路」,當時最大的震憾是看到了宮峻駿的「王蟲」的畫冊(後來才知道這部動畫,提昇到藝術電影大獎的層次)……

在此之前,電腦為何物?大一,類似電腦概論的課(忘了是必修還是選修,應該是所謂的「通識課程」),課堂上的作業是寫basic指令行(不知為何,被當了,應該四十分都沒有。當時有個想法:給五十九分不就好了嗎?)……

e、知道電腦的偉大,應該是碩一在國際世貿的「國際電腦資訊展」(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忘了,只知道後來大家都說是「世貿電腦展、或叫世貿資訊展」)……像是劉姥姥逛大觀園時所感到的「莫名奇妙」……心中有種莫名的悸動……覺得世界改變了……當時印象最深刻的是:期中考的書面報告要手寫超過三千字時,一旦寫錯字,就必須「重寫」或是「剪刀醬糊手」……沒想到期末報告需要近一萬字的報告(熬夜一整晚,至今印象深刻啊~重抄或剪貼的時間,比寫作的時間還要長很多很多啊~日後才知道電腦的重要性,儘管大部份的時間,它,只是個打字機而已)……

還好,碩一時就決定強迫自己接受它,買了Laptop,包含教育部的補助,還是要四萬元(當時學費大概是五到七千元,國立的好像只有兩千)!這是什麼樣的決定呢?……

從那時開始,同學們慢慢地放棄手寫報告了(自己幫了哥哥和同好,打了兩遍論文,感謝大易輸入法啊~)……自己在寫畢業論文時,終於感受到它以後在生活「可能扮演的角色」……

下次再說啦~碩士後的最大的改變是windows(它出現視窗95版時,它馬上打敗不少系統,最有名的就NEC的例子)和以後在生活天天出現word4或5出現了(當時自己用的是「慧星一號」,是視窗版的,不是在倚天中文系統的PE2那樣)……

在當兵時,網路?這兩個字在腦袋裡,還只是會想到中文的「網絡」裡(嗯~有點是錯別字聯想)……

★其實,您老師咧,在這樣驚天動地的大變化中,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其它的,下次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