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洪秀柱說「學歷不代表能力」,這說明大學教育的品質嗎?……

十幾年前,就有聽說:很多人透過野雞大學,來提昇自己的學歷(不過,在老師圈內,流行「四十學分班」)……

沒想到洪秀柱說了之後,證實:這是真的,「有個助教」讓不會說英語的台生們,可以拿到「碩士」學位……

醫學院排擠著波蘭畢業的「醫生」……爭議的內容為何?……

只要有證書,就可以透過「體制」去背書,然後可以做到在台灣做不到的事(很可能指的是:在台灣根本考不上研究所)……

這能歸結到資本主義嗎?……

大學學歷失靈,在這幾年好像愈來愈明顯……學生選擇「實用型」的教育機構,也好像愈來愈多……像是科大、或是大學的「護理系」之類的……

首爾,有個機(人)器高中,完全以「就業導向」……這說明:學校已不是國家主導,而是以資本主義為思考下,所產生的新學校……

http://news.tvbs.com.tw/old-news.html?nid=578049

聽說三星不希望大家去唸大學,高中畢業即可,更好訓練之?大學,在中古世紀以來的理想,到現在已經難以再延伸了……

https://tw.news.yahoo.com/%E5%9B%9B%E5%A4%A7%E9%9B%86%E5%9C%98%E5%BE%B5%E6%89%8D-%E5%B0%88%E6%89%BE%E9%AB%98%E4%B8%AD%E7%95%A2%E6%A5%AD%E7%94%9F-213000114.html

如果高中生的任務就是:為就業做準備!那麼,原先高中教育的想法,可能也超過了「(目前)國家體制的規定」……據說日治時期,唸完國中,就可以順利地適應「(當時)社會的需求」了……

從此角度觀之:(今天)台灣高中生為課綱微調而抗議,展現其「自主」的決心,不就是替(當今)國家的「維護」最基本底限的理想嗎?……如果,學校只是要求學生「聽到作業要求,就在其框架下去做之」,那麼,一批批出來的這些人,是否也永遠在別人制定的框架下,去過著自己的人生?(這有點怪吧?)……

是否,學校因為必須自籌財源,而終將成為機構(以技術為導向的教學)?那麼,在網路發達的情形下(自學的條件,愈來愈能逼進學校的教學內容),學校要向哪去改型?還是,學著看看:英文補習班的「新抉擇」(以數位化、萬物互聯的角度去思考)?從其中,是否可以看到網路時代的這些「趨勢」呢?……

如果學歷的迷思在網路發達下成為幻影,那麼,能力要怎麼樣才能形成呢?(或許這點,才是學校本身要思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