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ᴥ❍ʋ) 校長,管用嗎?……(U・ェ・U)……


小時候,看日本漫畫電視電影,裡面提到公立學校中的樣貌(一般普通的國高中):沒錢人唸的學校(因為私立學校有時被稱為貴族學校)……

唸大學時,看了歐美電影中,美國公立學校的樣子(不知是真是假),竟然和日本韓國差不多,甚至是更恐怖(忘了是哪些電影……當時好像描述的,是布魯克林區)……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2931/

http://adventuresusa.pixnet.net/blog/post/279711713-%2842%29-%E7%BE%8E%E5%9C%8B%E7%84%A1%E5%A5%87%E4%B8%8D%E6%9C%89
 

http://reader.roodo.com/smartwind/archives/21141594.html

在台灣的現實經驗中,好像沒有那樣讓人感到驚悚(不過用錢在私立學校堆疊出來的競爭力與未來,可能全世界都一樣的吧?)……假設從台灣的高職去想像,那麼戲劇中的學校與師生,就比較能貼近地感覺到(為什麼呢?是不是唯有讀書高的念頭所影響?)……

不知是無心還是無力?這種對校長的印象,現實與戲劇中的感覺差不多……「升學績效」等同學校發展,文盲的學生、霸凌的問題、主科老師們像是班級上的強勢大圈圈等等,不因校長們的來去而有所改變……突然想到常被一句用濫的話:生命會自己找出口,就像常找不到導師,卻可以照樣活的很快樂的班(自強班:自立自強班)……

據說,真要升學,不必去學校三年,補習一年內就可達成(高大成醫生自述,家教也很有效)……

少子化、自籌財源、全球化等等現實,讓學校只能像個學店般地生存下去(在新的經濟體制下,舊的政治組織似乎真的無能力面對)……校長,管用嗎?……

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순◞౪◟순‵)……當A.I.還不會畫漫畫時……( ˊ̱˂˃ˋ̱ )…

A.I.,它算不算機器咧?截至目前為止,如果還不到〈機械公敵〉之類的地步時,或許它還是「數據的演算(程式)機」吧?……感覺好像是〈夏日大作戰〉裡的love或是〈老人Z〉裡的那台戰鬥用的新機……

不過,當人類用自己的影子造它時,心裡想著的還是有一天「它」變成了「他」甚至是「祂」……這樣的恐懼顯現在各式文藝作品之中……在柯潔口中「一個純淨,純粹自我學習」沾上一點「passions」時,會不會成為〈西方極樂園〉呢?(如果是,那麼「它們」就再也不是「機器人」了,也不會是歐盟給的那種「人權」下的身份了……那科幻片感覺好像是未來的現實?)……

人類的學習,是否可以化約一種單純單項的演算呢?(柯潔說的是這種嗎?)……像是模仿出莫內的「畫風(?)」(據說是可以的……這有點像是以前的影像編輯器所做的那樣?)……如果反省一下人類學習的過程,存在許多的不合(常)理性(是不是可以符合David Hume的名言呢?),這些不合(常)理性常常構成「創造」的基本條件,像是「悟」的產生……

透過輔具,許多「反覆重覆」的機械性舉動,已經不是件「奇怪」的事予;目前已經「進化」到「簡單的『判別』或極細緻的差別『判讀』」都已實現(AI的進步,所造成人類社會的擔憂,不單單是就業問題而已)。下一步,複雜判別的下一步呢?具有決定性改變的實踐呢?……量變是否導致質變呢?……

當真實透過愈來愈多的中介(像是螢幕所扮演的「真實的替代物」時)所提供,是不是「真實」也會逐漸的變形、甚至是消失呢?(網路上的假新聞,有許多已經由非人類的「製造機」所產生)……以前常聽說就業的世界只有兩種人(勞心或勞力),現在看AI進化的速度看來,很可能只剩下大量的煩惱的人不會被取代了……

出現的網路言論,不知是否是假新聞:「現在開始」要學會和AI機器人相處了……而「這樣的『今天』」,人類的學習,會不會因為這樣的刺激而繼續進化呢?(因為與此同時,當alpha go zero 開始追問「不合理性」時……AI就不是只會「诶~哀~」而已哦~)……

學校該教些什麼?學生能在老師的教導下學會什麼?在今天……師生彼此好像都很辛苦(不過還可以喘口氣的是:AI還不會畫漫畫)……

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 ) …… 聽說科科等值之後……音樂美術家政等等老師,終於像個老師了???……⊙﹏⊙|||…

時常聽說「沒上過美術課!因為是『升學班』!!!」(不過好像很少聽說沒上過音樂課的?倒是完全沒上家政、工藝課的,卻有不少)……

要不然就是「該校沒有美術老師」,由國文老師或導師來代為執行(畫畫課)……

即使是有,可能也是「打開課本第46頁,看到那張圖後,試著把它畫出來(事實上是照抄的意思)」……

這種畫面……應該是五十年前的美術課了吧?……

不巧的是,直到今天,上述之情景還是時有所聞……

為什麼到現在,還是如此呢?……

……

有人說這類型的課,很難在既有的時間下來進行(一週一小時,怎麼上咧?裝個水、擠個顏料,時間就到了……沒畫幾筆的調色盤再拿去洗手台沖掉)……

也有人說,藝能科是投資報酬率很低的課,有上和沒上,感覺沒差,沒辦法:馬上教、接著考、立即訂正……所以,不上也可以……

甚至是藝能科老師課太多,難有餘力顧及教學品質(鑑賞忽忽、實作匆匆,以後也沒時間再複習)……

……

為什麼國文很重要?或為什麼教起國文很容易累?或許……在那個很久遠的年代中,國文可能兼負起國家級責任,而藝能科則和勞軍用的「藝工隊」的等級差不多吧?……

等到火星文入侵、對文言文無感……辛苦多年的國文科卻只能繼續咒罵著學生品質的低下……

(國)文以載道(在屎尿)褪去,程式語言承遞新時代的重責……為什麼還是十四堂課(當導師後,五天才十堂課)的疑問,當然就無法停止了……

http://edu.law.moe.gov.tw/inc/GetFile.ashx?FileId=7450

https://zh-tw.facebook.com/teachersthesame/
直到小孩子們用著手機,成天追著那些「藝工隊」等級的外國人時……才知道:(想得)美,真的很重要……因為很貴啊~也可以發揮以前國仇家恨時想做到:統一對方(軟實力)的影響能量……

……

嗯~如果真的科科等值了……每天上課只有兩小時……剩餘的時間???……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ω・`)(´・ω:;.:..(´・:;...::;.:.:: 教改20了?……oh,人家都42了……★゜+.ヽ(*。>Д<)o゜+.゜☆ 宗教改500啦~


宗教改革500年了……到底是教會催生了這樣的變化(路德只是個被動的結果之呈顯)?還是路德(產生主動的)改變了教會與改變了人呢?……在今天看來,過去的爭論不是很重要了……因為到了以科學為新宗教的今天,「belief 」就斷裂在認知的討論與行為實踐的迷霧之中……

同樣的,「教育改革二十年」?這是什麼??……特別在少子化的現在、特別是在「當世界成為教室」的當下……教改在實質上(或叫真實的歷史上),真的有發生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XDcOqhItY)……

教育能不能實驗?有沒有辦法實驗?(這好像是追問人是否能充份學習好,再做出選擇)……這可以慢慢討論……但,就少數案例之觀察,做為呈顯體制的說明,則很容易出現:不當擴大的危險……在社會學上也必須小心引用的方法……

教育改革、廣設大學、各種學制與招生不斷地改變中?這是誰的錯?誰有辦法改變?……少子化,三個字解決不少舊時的爭論……以致讓一個看似有意義、發人省思的教改專題,上了電影院之後,秒變文青風的懷舊電影……或許讓人好奇的,為何(教改)二十年之後(那些人,即使換了不同的排列組合之後),一切仍舊是靜止的……

可能是這樣的圍困,讓42的想法產生了……42,聽起來,身體產生一種:「好像是生化人17號」的生理反應……真實面對生活,來重新鏈結:因為學校不斷複製貼上所造成的斷裂,可能是很多教育機構,在反思學校存在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蔦松國中有許多爭議,也有人認為42同樣是……但,它總比安靜地消寂下去,有更多的可性吧???……

https://www.twreporter.org/a/france-innovation-education-school-42

從2013到了2017將盡……不必等到廢校,許多人打從心理地已捨棄了它……為什麼咧?……或許功能被取代了,人際關係在社群、專業能力在像補習班的社群中培養、做為國民基礎的能力在相關的社群也能自學完成……當老師家長講不出所以然時的話(不好好讀書在幹嘛)時,廢校正逐漸在蔓延……

《資訊革命了什麼?》(The social life of information)曾大膽的預估,五十年後學校很可能消失……二十年後,再看一次,已沒有當時的驚悚感了……因為很可能不必再等三十年,機構可能就是學校的代名詞了……這和因宗教改革而開始不一樣的教育(新體制),已是幾百年後的兩個時空了……學校已不再是丈量世界中,高斯所唸的所教的學校了…… 


在275小學被廢的海嘯中,老師們會在幾年後被浪所襲身呢?恐怕是比教改20或是school 42,更令人在乎的吧??……

PS.在食指大動之中,總是在意外中勾起情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dmcvXmPpw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ŏ_ŏ) 嗯,觀光學院,中文意思是「看!『光光了』的學校,變成庭院了」嗎?……ヽ(●´ε`●)ノ

對於少子化與各校競爭,怎麼讓學校不在這波浪潮中滅頂,不少人有解救的看法,其中就是「對外招生」( 但這一點,是不是其它國家早就在想辦法了呢?像是日韓在越南等等)……另外一種就是想辦法轉型成小巧且迷你的學校……

這個問題,在大學看到的只是結果的呈顯而已,因為,從小學的大量減班中,就可以看的出來了……

這樣,有用嗎?……

學習的人變少,學習本身卻在增加中;這兩者因為科技因素加深其內部的衝突……

一定要去學校嗎?(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是涉及國家政策的政治問題,經過了幾百年後,問題在少子化的全球浪潮中,更形尖銳了)……有形的學校正在崩解、以老師為中心的「教與學團體」慢慢轉變成「專業社群為主的興趣分享式學習」……

學校歷經公辦公營、公辦民營到網路時代的全球教室的今天,學生用身體構畫出一個新的行為:直接跳過考試卷和現實世界面對面……

家長與老師們,在想什麼呢?……

大專註冊率竟有151科系(組)所掛零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29/1023177/

17校學士班註冊率不到6成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29/1023208/

★附帶一提:像是蔦松國中裡的麥寮高中藝術實驗班,似乎就反映出雲林等偏鄉城市所面臨的問題與掙扎的方式?(雖然搞不懂這其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小校公辦民營案例 蔦松國中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63331/

蔦松國中一校兩制 乞丐趕廟公?-民視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efLwOZAa4


40周年校慶蔦松國中蛻變  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HNud2Oh0w 


http://www.nsjh.ylc.edu.tw/index.php/about-zh/administrative-office/personnel/630-104-7 雲林縣立麥寮高中藝術教育實驗班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462336  麥寮高中虎尾拯民藝術實驗分校?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9%9B%B2%E6%9E%97%E7%B8%A3%E7%AB%8B%E8%94%A6%E6%9D%BE%E5%9C%8B%E6%B0%91%E4%B8%AD%E5%AD%B8%E6%9A%A8%E9%BA%A5%E5%AF%AE%E9%AB%98%E4%B8%AD%E8%97%9D%E8%A1%93%E6%95%99%E8%82%B2%E5%AF%A6%E9%A9%97%E7%8F%AD%E7%BE%8E%E5%9C%8B%E9%A3%9B%E5%A4%A9%E8%97%9D%E8%A1%93%E5%88%86%E6%A0%A1/1389582304614263  雲林縣立蔦松國民中學暨麥寮高中藝術教育實驗班美國飛天藝術分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XDcOqhItY 當世界成為教室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д゚) 世大運熊熊不見了?聳哥舞辣的台客風成為特色? Σ(゚Д゚;≡;゚д゚)……

漫畫乒乓改編電影後,有句對白令人印象深刻:比賽是分辨選手的最好方法(大意是如此)……但在台灣,比賽卻是認識選手辛酸最快的方法……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比完,最常罵的就是:國家只有負責印出獎牌……

這很像:穿戴一身「別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標記』」,來代表自己(這樣:最乾脆也最省麻煩)……管它是否是阿公的阿公那個年代的舊衣服……或是,表達最時尚的動感風……現在,只要投射燈一打,現實仿彿成了夢境(原始與科技的完美結合),七彩炫目(像螢幕保護裝置的圖案,在工作運轉停止時,不斷地反覆重覆著)……但,如果碰到上次無預警的停電,那麼全白的舞台,就成為了唯一的現實(類似再次碰到滑鼠:畫面是停留在上次工作的原點)……

好像是:畢業記念冊要很漂亮,套版最快、也最重要,版型出來之後,才能把學生的圖像置入那個框中……但,麻煩的是:以後它是以宣傳品的存在方式,留傳在畢聯會上或是總務處的標案之中……而不會有人把當做畢業的回憶寫真……

不過,那些版型是怎麼來的呢?……往前回推到最原始的第一個,應該就是網路上常喜歡說的「『原』創」吧??……一定是後來方便好用,才會變成不斷地複製貼上的「原型」吧~

突然想到:南方高雄世運會裡的電音三太子……當初不是被認為和吉普車上的鋼管秀同等級的嗎?……台客,原先是低俗的形容詞,為何現在變成最原始、最純真的正港代表呢?……

學校老師常教:要學會做自己(其實,老師也是學人在講這句話的)……但,做自己要怎麼學呢?……特別是講求「創意是唯一競爭力」的今天……特別是愛講文創的這個時候……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颱風來啦……(゚⊿゚)當家長老師覺得很煩時,平靜的最好方法就是發考卷給學生小孩寫寫……(ノ〠_〠) ……

無預警的颱風假,一天正要開始時被告知……這一天該怎麼用呢?……對學生而言,這才是真正的假期啊~……

以前經常是在通車途中或到校門口時,有人告知:不必到學校了!?……在訝異中帶點喜悅與些許茫然地轉身背向目的地而行……走著不曾繞過的路、去百貨公司玩玩機台(並煩惱午飯該怎麼辦)、再坐車回家(最不想馬上去執行的行為)……

週六日,通常這是「溫書日」(要不然就是補習日)而非假期(聽到學生說:哇~228連假的作業比整個寒假都還要多──這是某個所謂的升學班的學生說的)……


家長老師似乎還是認為:不讀書至少寫作業、不寫作業至少「有正事可以做」……如果都沒有……那學生小孩很可能就會「浪費生命、浪費光陰」……那……出個作業、寫份考卷、去補習,應該就是「防止小孩學生亂來(包含胡思亂想)」最安全的做法了……但,在這段期間,那些大人在幹嘛呢?省去應付這些麻煩之青春期情緒的同時,像房思琪說的:大人們在他(她)成長中缺席了(陪伴的只有答案卡與帶點黃的試卷),小朋友學生們也漸漸喪失了這類的騷動……

讓小朋友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大人交辦的)事做」、在大人期待的方向去做事……那學生小朋友們呢?……應付完大人的事後,似乎只想著逃離那種壓力(拿其它更耗能的事來撫慰自己紊亂的心)……

直升機父母老師努力讓一切狀態在可預期之下,而學生小孩這端也學會了「在這些條件之下『創造屬於自己的可能性』」,像是怎麼對付父母的那套拿來學校送給老師們:使出媽寶樣就是最典型的!心情好時,要求幫忙做或給抄答案;煩燥時就直接表達:別廢話那麼多,倒底要我怎樣,乾脆一次說清楚!然後失控一番)……

突然想到:會不會整個力氣都在學會「如何應付」之後,再也沒有多餘的好奇了呢?……

這種隨時都必須有事要做的生活,再配上等級、分數、優劣的評價中,反射性的動作裡只有一個快速完成才是有效率、才是王道……因為唯有快點做完,才有「自己的時間」──通常詢問時,都會回答:不管做什麼,好像也沒做什麼,就是放空嘛~……

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很多人的回答方式,大概就是去除填壓教育、上課少一點(早點放學)、鬆綁升學管道好讓學生可以快樂的學等等……說了三、四十年了,到今天還在說!(這是最不必去煩惱的說辭)但,面臨會考與學測的「學生家長老師們」還是繼續這樣子過(這是最令人煩惱的現象啊)!……

突然想到,人生最麻煩的六年,大概就是國高中了~但,好像在教育廣播電台中,也聽不到對國高中生說話的聲音……或許大人們正認為:正忙著寫考卷作業,哪有時間聽廣播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PLadLmgYQ&t=858s